查看原文
其他

道术坊:惊艳世界近1700多年的3种道家胎息秘诀!不死之道藏匿其中!

喜欢就点赞 太乙玄门 2021-08-07

诸天气荡荡,我道日兴隆!

平素关注,以备急用。江湖险恶,防病克邪。小编微信2697944967

采编:娄道长

胎息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晋的葛洪的《抱朴子·释滞》中,距今将近1700多年了。  

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产生于过去并已沉寂的历史文化,而是一种连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生命之流。

因此,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,中国传统文化亦是连接古代、现代、未来中国人的时间之流、生命之流,是中国人的精神生命。  

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,思考中国传统文化,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些可有可无的历史知识,而是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,自觉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,建设和发展现代的新型文化。



锁鼻胎息术 


头南脚北正身仰卧,头下垫枕,两眼轻闭,舌抵上腭,两手握固,两臂自然伸直,放置于距离身体两侧约五寸处。


两腿自然伸直展开,两脚跟相距约五寸许,脚尖朝向左右方。  


按以上卧势躺好后,排除各种杂念,先叩齿36次(即两唇闭拢,上下齿互相叩击),然后再将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下,并用意念导引至腹丹田内。 


用鼻子细细吸气的同时,腹部渐渐凸起充满,随后闭息,于心中数数,以计停息时间的长短。


待体腔气闷,难以忍受之际,便从口中再细细吐出。


如此练功为一遍,当调息平稳之后再练第二遍,练功遍数不限,但力求每次闭息的时间逐步延长;若能将闭息之数由百至千,且鼻下放羽毛而不晃动者,即胎息初成。  


若依古人所言,修持者能闭息至二百五十数,即可华盖(眉)明,耳目聪,举身无病,邪不干人,便可长生矣。


如继续坚持修持,可逐渐达到不再用口吐气,惟鼻中有绵绵短息的大成境界。    


丹闾式胎息 


呼气时想尾闾关发热,吸气时想丹田贴命门或尾闾关,如此一呼一吸反复循环一 段时间后,丹田呈脉冲式向命门跳动。  


当丹田跳至命门时,稍停数秒钟之后,再 复跳回原位,又静止数秒钟再向命门跳动,如此往来循环,产生自动节律时,丹闾式胎息便成功了。


张果老服气法

 

姿势为仰卧式,两手握拳放置于腿的两侧,收敛心意,摒弃各种杂念。用鼻子缓缓吸气,吸满后闭气不呼,心中默数,自一至百以上。


闭气直至难以坚持为止,可以稍微松气,然后立刻吸满再闭上,直到足心出汗,才可以慢慢地将所闭之气吐出来,但吸气与吐气时必须极其微小,小到看不出呼吸的气息才可以。  


随着功夫的深入,每次闭气默数的数值逐渐延长,通常如果可以每次闭息默数至l000--2000,就可以不食五谷杂粮,期间可自然出现“胎息”状态。


若能于每次闭息默数至5000,那就能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了。

胎息诀窍

忘记呼吸,让呼吸若存若亡,忘掉后天的外呼吸,才能激发先天的内呼吸(也就是所谓胎息)

深入地入静,如果老是过于寻找胎息的感觉,不能很好入静,往往刚一找到胎息的感觉,心念一动就会自己退出来,所以心性还要继续修养

任督循环越久,上身体腔特别是中下二丹田的连接管道(所谓橐龠)通畅了,进入胎息,后天呼吸若有若无,才不会胸闷和憋气,才不会出现偏差,切记!


附:

胎息经
《胎息经》是我国古代仙道文献中的精品。“胎息”二字,胎是圣胎,乃真神所结;息是真息,乃内外呼吸气停(真息无息)所成。只此二字,已明确指出神之与气,互相对待,互为其根。神属阴,喻之为汞;气属阳,喻之为铅,此是本身之阴阳。神是性,气是命,性不离命,命不离性,二者是二合一,即是性命双修。故虚靖真君日:“神是性兮气是命。”曹文逸仙姑日:“我为诸公说端的,命蒂从来是真息。”
“胎”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动,也就是出生定力。道家谓之为内丹或阴丹,须已摆脱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内脏器功能,即一切气化之气的干扰方能形成。到了那个境界,是为“伏气”。就是自然地不觉有内外呼吸之痕迹,而唯一神独耀,故日:“胎从伏气中结”。在此圣胎凝结之同时,内外气息亦自归于寂灭,故日:“气从有胎中息”。古仙日:“脉住气停胎始结”,陈泥丸祖师日:“我昔功夫行一年;六脉已息气归根,有一婴儿在下田,与我形貌亦如然。”皆可为证。
《胎息经》之所指示者,乃是直接从神气人手,而不是在后天幻躯上纠缠。这符合于老子“外其身而身修,忘其形而形存”之旨,亦符合于《谭子化书》“忘形以养气”之诀,故在古代气功中,此乃是比较高级的层次,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类阴阳而修外,此则是本身阴阳亦通虚空阴阳之唯一可靠而无偏倚之大道,至简至易,至圣至神者也。


内容
胎从伏气中结,气从有胎中息。气入身来谓之生,神去离形谓之死。知神气可以长生:固守虚无,以养神气;神行即气行,神住即气住;若欲长生,神气相注。心不动念,无来无去,不出不入,自然常住,勤而行之,是真道路。
胎从伏气中结脐下三寸为气海,亦为下丹田,亦为玄牝。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,非也。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。盖玄者水也;牝,土母也。世人以阴阳气相感,结於水母,三月胎结,十月形体具而生人。修道者,常伏其气於脐下,守其神於身内,神气相合而生玄胎。玄胎既结,乃自生身,即为内丹,不死之道也。气从有胎中息神为气子,气为神母,神气相逐,如形与影。胎母既结,神子自息,即元气不散。气入身来为之生,神去离形为之死《西升经》云:身者神之舍,神之主也。主人安静,神即居之;主人躁动,神即去之。神去气散,其可得生?是以人耳目手足,皆不能自运,必假神以御之。学道养生之人,常拘其神以为身主,主既不去,宅岂崩坏也。知神气可以长生,固守虚无以养神气《道经》云:我命在我,不在天也。所患人不能知其道,复知而不行。知者但能虚心绝虑,保气养精,不为外境爱欲所牵,恬淡以养神气,即长生之道毕矣。神行即气行,神住即气住所谓意是气马,行止相随,欲使元气不离玄牝,即先拘守其神,神不离身,气亦不散,自然内实,不饥不渴也。若欲长生,神气相注相注者,即是神气不相离。《玄纲》云:纤毫阳气不尽不为鬼,纤毫阴气不尽不为仙。元阳即阳气也,食气即阴气也。常减食节欲,使元气内运,元气既壮,即阴气自消。阳壮阴衰,则百病不作,神安体悦,可觊长生。心不动念,无来无去,不出不入,自然常住神之与气,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,及生下为外境爱欲所牵,未尝一息暂归於本。人知此道,常泯绝情念,勿使神之出入去来。能行不忘,久而习之,神自住之矣。勤而行之,是真道路修真之道,备尽於斯,然圣人之言,其可忘欤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